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News新闻动态

联系我们

联系方式

010-51501462

玉米地里说丰年

日期:2015年10月15日  来源:科技日报

分享到:

 深秋九月的一场雷雨浸润了内蒙古通辽的土地,缓解了连日的干旱。在一块种满玉米的沙薄旱地上,通辽市复兴村农民郑玉龙难掩笑容。从14岁起与玉米打交道,这位47岁的农民练就了一眼“看”出玉米收成的本领。“这片地今年能亩打1800斤苞米,那头的地更好,能收2000斤。这在‘旱年’可不少了,京科968没选错。”

郑玉龙提到的京科968,是北京农林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玉米良种。除去高产稳产、品质优良的优势外,它还具有抗病虫、耐干旱、耐盐碱、耐瘠薄等优点。郑玉龙第一次见到京科968是2013年。当年秋收后,他四处物色更好的玉米品种。看了老乡种的五六块玉米地后,就选中了京科968。

“这玉米品种好,棒子长、颗粒大、根粗、抓地牢。”说起挑选玉米品种,这位皮肤黝黑的农民头头是道。2014年他拿出30亩土地试种京科968,获得了每亩2050斤的产量。而在以前,郑玉龙最多在一亩地里收获过1700斤玉米。“一亩地多收300斤苞米,100亩地一年就能多收入3万元,光这些增收就够农民小家庭苦干一年了。”尝到了甜头的郑玉龙今年把种植的110亩地全部换成了京科968。

郑玉龙的选择只是良种推广的一个缩影。从2011年获得国家审定开始推广,京科968在2014年全国种植面积便突破1000万亩,2015年这个数字达到1650亩。在通辽这个农业大市,这个变化更加显著:2014年,种植面积400多万亩;2015年,翻一番达到900多万亩。“农民问得最多的是种京科968能不能多收粮食,跟着你们干到底能不能赚钱。”通辽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翟春林一直致力于为当地农民寻找良种、科学致富,他说:“2014年秋收之后,种植大户经过实打实收卖粮之后,更加认识到京科968的突出优势。”

“良种对玉米单产的贡献率约占40%,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与基础作用”。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如此解释良种的作用。为此,赵久然及其团队历时10年,在测配的上万个组合中严挑细选,目标是找到高产、优质、多抗、广适、易制种的玉米新品种。而在此之前,郑单958和先玉335两个玉米品种已经推广种植10年以上,是我国玉米的两大主导品种。京科968比对照的主导品种可增产10%以上,并且还具有抗虫病,耐干旱,高淀粉,蛋白质含量达到国标一级,以及容量等多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标准。2012—2015年,京科968连续四年被农业部推荐为玉米主导品种,是继郑单958、先玉335之后又一个具有突破性和重大推广价值的新品种之一。

因京科968受益的不止是农民。通辽市开鲁县海洋种子商店总经理邹海燕是京科968的地区经销商。“原来卖种子首先考虑哪个品种利润大就卖哪个,最多曾同时卖过20多种种子,公司弄得跟杂货店似的。”她说,后来公司专心做京科968和京科665两个品种,结果销量不仅没有因为品种少而减量,相反销量增加了许多。“今年刚到3月底,公司的种子就脱销了,供不应求。”

今年,负责京科968推广的种子公司不约而同提高了制种数量。保守估计明年的种植面积将继续翻一番。但“玉米团长”赵久然并未满足于此。“育种的过程就是不断地遗传改良和选择,不断地超越已有,实现更高产、更优质、更高效。”

自2001年以来,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选育并审定各类玉米品种80多个,目前正在大面积种植推广品种有30多个。“自主选育、持续创新,实施高端研发引领和技术辐射带动全国,才能提高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。”赵久然说。